最近,据江苏省发改委网站发布相关征求意见的公告,江苏将全省(南京、苏州市区除外)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确保外地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标准统一。
【资料图】
前不久,浙江先后出台两份文件。除杭州市区外,浙江将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杭州市区将取消落户名额限制,精简积分项目,同时推进长三角城市群内社保、居住年限同城化互认。
从全国范围看,此次全面放宽落户条件,苏浙算不上先行者。2020年以来,山东、河南、甘肃等地已提出全面放开落户,截至目前,我国至少已有18个省份放宽了落户条件。石家庄、昆明、南昌、福州、济南、郑州等多座省会城市,也都宣布“零门槛”落户。
江苏、浙江作为制造业大省,以往,外来人口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今后的人口竞争,关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群能级的提升。
但是,记者采访的几位长期关注长三角人口问题的专家,他们观点较为一致:落户限制放开后,不太可能出现“进城潮”,也未必会有大量外来人口选择落户。
谁来落户?
目前,在江苏、浙江的主要城市,大多实行积分落户政策。根据学历、年龄、居住年限、社保年限的不同,赋予一定积分,积分达到要求后便可办理落户。近年来,学历门槛在落户政策中正逐渐被打破。去年,浙江(除杭州外)全面放开专科以上学历落户限制,今年5月,对已在杭州市区落实就业单位的35周岁以下的普通高校大专学历毕业生,可在市区办理落户。积分要求也在降低。苏州今年更新了积分落户的标准,最低积分400分,创下历年最低,而2018年的最低积分为795分,如今几乎打了对折。
即便未全面放宽落户条件,到江苏、浙江主要城市落户也越来越容易了。所以有观点认为,本次江苏、浙江新政利好的主要人群,是在当地生活多年且学历不占优势的群体。
不过,这一设想可能会被实际情况推翻。安徽省农民工研究中心、阜阳师范大学副教授王萍长期关注农民工的流动问题,她曾访谈过一批在江苏、浙江打工的安徽农民工,调查发现,愿意把户籍从老家迁出来的并不多。“对于落户选择,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并非户籍制度,而是收入水平和经济条件。”王萍说,“如果落户了,可能要把整个家庭都迁入城市,需要更大的住房、更高的生活成本。”另外,农民工对老家有情感上的眷恋。“还有一部分访谈对象担心,若迁出户口,便不再被承认为本村人,年纪较大的农民工,等过了60岁,更愿意回乡养老,村里有自己的社会网络和情感归属。”王萍说。从经济利益上考虑,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老家“一亩三分地”的资产同样被重视,有的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得繁荣,年底还能得到分红。
想留住谁?
“积分落户,实质是对人群进行筛选,更偏向选择人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所所长张春龙说,“全面放开落户限制的政策出台,说明人口都想留下。”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口大数据与政策仿真(工作坊)研究基地主任、宁波工程学院“一老一小”发展研究院院长米红表示,从2010年之后,尤其最近这三年,浙江的人口净流入有所下降,随着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外来务工人员出现回流潮。而浙江本地人口的生育意愿不太强烈,浙江户籍人口出生率低迷,甚至出现负增长。
江苏与浙江情况类似。3月3日,江苏省统计局公布《2022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5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万人,江苏人口总量虽然实现正增长,但增幅仅为1‰。另外,2021年江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年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出现负数。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人口多少息息相关。“‘无工不富’是多年来发展的基本逻辑。”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认为,“一方面,人口增长有利于缓解劳动力紧缺的情况;另一方面,更多人口市民化将带动消费、拉动内需。”
常住人口超千万,一直是衡量我国城市能级的关键指标之一。目前,全国共有17座千万人口城市,长三角地区经济最为活跃,却只有上海、苏州、杭州三座城市达到这一标准。在全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大背景下,各地对人口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竞争也将愈演愈烈。而长三角自然不能掉队。
不过,任何一项政策对于人口增长的带动作用都无法打包票。正如前文分析,此次全面放开落户限制,预估能吸引的落户人口有限。阻碍人口留下的,往往还是经济因素。城市的吸引力提升,还是要靠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提升和营商环境改善等各项硬件软件改善。
政策实际产生的后续效应还需观察,但在方向、趋势以及指导思想上已经明确,江苏、浙江大部分城市已张开双臂,欢迎各方来客。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