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之王”新疆再生记 焦点
2023-05-07 18:36:51 来源:华夏经纬网

新疆昆玉5月4日电 题:“牧草之王”新疆再生记

作者 史玉江

夕阳下,面部黝黑、一头寸发、中等身材,着白色衬衣的徐朝阳的身影,洒在望不到边的苜蓿地中,显得高大魁梧。这位“90后”“新农人”,是拥有80多名员工的旱海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几年间将大片荒地变良田。


(资料图)

未来苜蓿将会成为饲草的主流。 史玉江 摄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224团4连,“横跨”苜蓿地中的大型滴灌设备,不时移动着喷洒水雾。“苜蓿很适合在沙碱地种植,种植这种牧草改良土地效果非常好,而且效益高。”徐朝阳如是说。

“90后”“新农人”徐朝阳。 史玉江 摄

苜蓿因蛋白质高、适应性强、产量大,而被称为“牧草之王”,比较有名的是紫苜蓿和南苜蓿,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近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断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徐朝阳就是其中一位。

徐朝阳1994年出生,前几年从安徽工业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一方面有情结,想回来干点有意义的事,另一方面考虑乡村也有发展基础。”徐朝阳说,经过考察决定把种植饲草作为自己的事业。

“横跨”苜蓿地中的大型滴灌设备。 史玉江 摄

通过查阅资料、听网课、向行家虚心请教。2019年,徐朝阳创办合作社,开始试种多种饲草。后经昆玉市科技局引荐,2020年,他与新疆农垦科学院合作,试种国内外多个品种苜蓿,筛选适合昆玉市的种质资源,建立约1000亩饲草基地。

“现在我们改用先进的大型指针式喷灌机,跟原来浅埋式滴灌带、立杆式喷灌有很大区别。”徐朝阳介绍,采取新型种植技术,每亩地全年可以产1.5吨左右。“就目前的市场,每吨可以卖2000元人民币,效益非常高。”如今,徐朝阳创立的合作社不断扩大盐碱地流转规模,昔日大片的盐碱地,变成了今日的“聚宝盆”。

据与徐朝阳合作的内蒙古赤峰绿田园农场负责人贺文军介绍,中国目前饲草进口量很大,主要从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进口。“这些国家苜蓿种植面积大,技术也较先进。”

苜蓿种植在新疆历史悠久,在新疆屯垦事业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资料显示,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苜蓿种植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下滑,直到淡出人们视野。究其原因,主要因经济利益驱动,包括当时技术不到位及认知上的不足。

近年来,新疆多地开始重视苜蓿生产。记者调查发现,同样地处南疆的第一师阿拉尔市和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正扩大苜蓿种植面积。其中,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计划落实15万亩饲草基地,目前已在44团5连建成苜蓿资源圃,引种试种66个品种。

“未来苜蓿将会成为饲草的主流,不仅因为新疆是畜牧业较发达的一个区域,而且它适合规模化发展。”徐朝阳打算继续扩大苜蓿种植面积,他打趣道:“就像我的名字一样,在南疆种牧草是朝阳产业。”(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