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德宏州盈江县——护好犀鸟迎客来_环球热推荐
2023-05-07 05:23:02 来源:经济日报

“注意注意,犀鸟回来喂食了。”

只见一只犀鸟扇动着巨大的翅膀飞落回巢,站在树枝上四下张望……在密林间的“鸟塘”里,守候多时的摄影师们兴奋不已。随着阵阵快门声,大家屏住呼吸,用镜头捕捉难得的精彩瞬间。


(资料图)

犀鸟是德宏州盈江县的旗舰物种,成鸟体长1.2米,翼展1.8米。它们形态奇特,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高,栖息在热带森林中。雌雄犀鸟结对后,遵循“一夫一妻”制,雌鸟在树洞中育雏,雄鸟白天觅食投喂雌鸟,晚上守护在洞口,形影不离。

“我从湖南过来,没想到来村里第二天就拍到了珍贵的犀鸟画面,太幸运了,这一趟行程值了!”摄影师姜孝清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天气逐渐转暖,位于中缅边境的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迎来了观察和拍摄鸟类的最佳季节。盈江县自然生态环境优良,享有“中国鸟类资源第一县”“活着的鸟类博物馆”等盛誉。盈江县太平镇雪梨村石梯村民小组紧邻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洪崩河片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完整,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全国鸟类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目前石梯村已发现鸟类45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花冠皱盔犀鸟、世界上最小的猛禽之一红腿小隼、灰孔雀雉等珍稀鸟类均在此有分布。”盈江观鸟协会会长班鼎盈说,中国有5种犀鸟,其中双角犀鸟、花冠皱盔犀鸟、冠斑犀鸟3种犀鸟在石梯村均有稳定的繁殖点,“这在全国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这里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犀鸟谷’”。

虽然石梯村鸟类资源集中,生物多样性丰富,但因地处偏远,经济基础薄弱,过去村民们一度以靠山吃山、刀耕火种的粗放方式进行生产生活,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2013年,一群野生动物摄影师来到石梯村寻找到双角犀鸟,石梯村的名声渐渐在业内传开。全世界的观鸟爱好者和野生动物摄影师纷至沓来,曾经不知名的山村变成了闻名遐迩的观鸟胜地。

可否用生态观鸟带动偏远村寨发展?2016年盈江县拓宽思路,为石梯村专门制定了“中国犀鸟第一村”规划,鼓励和引导当地群众退出香茅草种植,恢复森林植被,发展观鸟经济,在绿水青山间走一条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双赢”的路子。

班鼎盈说,石梯村采取“政府+协会+合作社”的模式,因地制宜建设鸟类监测点(“鸟塘”)33个,引导村民保护生态,加强监测点管理,当鸟类监测志愿者。

随着观鸟经济的兴起,农民们纷纷变身“鸟导”。蔡伍是村里第一批吃上观鸟饭的村民,通过维护“鸟塘”收取“机位费”外,他还为游客提供导游、交通、背包、送餐等服务。

“游客多的时候一年能挣五六万元,过去哪能想到靠这个挣钱。现在大家都知道保护鸟类就是护住自己的饭碗,生态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蔡伍说。

2022年12月以来,随着旅游市场恢复,盈江县观鸟游也逐渐回暖。盈江县太平镇雪梨村党总支书记胡培松说,今年前4个月,石梯村实现旅游收入近400万元,村里成立的太平镇犀鸟谷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收入超8万元,村集体经济也在不断壮大。

“在发展观鸟旅游基础上,我们还引导村民发展林下绿色经济,改善产业结构,2022年石梯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至11785元。从砍树到护林,如今村民生态发展致富的理念更强了。”胡培松说。

目前,盈江县境内记录鸟类700余种,占中国鸟类记录总数的近50%。依托“中国鸟类资源第一县”生态品牌优势,盈江县近年来探索推行“生态观鸟+乡村旅游”模式,开辟了石梯村民小组、那邦镇那邦村、大盈江湿地公园等多条观鸟路线,大力发展观鸟经济。今年“五一”假期,盈江县还举办了第五届盈江国际观鸟节,吸引众多专家前往盈江考察调研,“观鸟游”“犀鸟谷”正成为盈江享誉国内外的一张名片。

关键词: